2022年6月28日晚7点,“数字法学前沿/法治论坛第十二期”学术报告会在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人权研究中心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报告由西北政法大学pg电子试玩 、数字法学研究院、《法律科学》编辑部共同主办。
本次讲座主题为“数学方法能否证明法律问题”,由数字法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法律科学》编辑部编审何柏生教授主讲。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举办,由西北政法大学副教授杨锦帆主持,西北政法大学pg电子试玩 教授王国龙、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pg电子试玩 教授付玉明、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pg电子试玩 马宁老师、浙江工业大学法pg电子试玩 魏广萍老师参会与谈。
何柏生教授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获得者,陕西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西北政法大学长安学者,也是我国法学数学研究的倡导者与数学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会中,何教授从其最新学术成果——《数学方法能否证明法律问题》一文出发,针对数学与法学聚合研究展开了详尽叙述。从目前数学对法学的影响来说,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纳什均衡理论作为数学方法已经成为法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科学原理和经验定律的定量表述、数学模型的表述研究和证实以及用数学模型来获得科学洞察力这些方面,虽然不乏成功的实例,但也揭示了数学的影响有待加强。在某种意义上,数学对社会科学、对法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法学研究常态化地采用数学方法能够帮助法学研究更加深入。
在与谈环节,王国龙教授表示,本次专题报告是数学对法学研究影响的元问题的介绍,数学方法的背后是一种以简约应对复杂的思想,这也是现代国家法治思维的基础。在数字法学、数据法学领域的研究中,数学更是应当作为研究基础方法贯穿始终。
付玉明教授从刑法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刑法中的比例原则、必要性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都是数学在法学中的贯彻,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限度问题中当事人法益的计算、刑法量刑规范化研究等问题,更是与数学方法密不可分,也期待越来越多的学者能投身这一研究领域。
马宁老师认为,数学与法学交叉的领域是一个实践先于理论的领域,数学思维为网络安全领域一些争议性问题的解决提供路径,也为数据治理法中的数据利他主义提供了解释理由。总而言之,在社会实践、科技实践领先于法学实践的今天,数学理性的公理性价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魏广萍老师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在各学科领域的地位也会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会通过数学方法得到的印证、解释。并且针对数学方法形成的不同法学理论的检验标准提出自己的疑问。
最后,本次会议主持人杨锦帆老师对几位学者就数学方面证明法律问题的意见进行总结。期待日后能继续加强同各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推动“法学领域的数学理性思考”、“数字法学前沿问题”及其他法学交叉学科问题的研究。
当前,学术针对数字法学、数据法学种种问题的讨论日渐热切,越来越多法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数学方法的运用,并产生了诸多颇具影响力的成果。学术研究的范围也从作为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的定量分析、实证问题的探究逐步进入到了有关数学方法基础理论的探究。这也昭示着在数字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方法也将成为法学研究的一条基本路径。